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师生从红色校史中汲取奋进力量
时间:2022-10-14
“只有掌握创新主动权,才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从校史馆里陈列的周总理捐赠给学校的进口机床,到现在刘永红教授团队研发的数控机床,解码‘卡脖子’问题靠的是守正创新的技术和家国同心的担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胡国放,近日在校史馆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后表示。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把红色校史纳入思政课程,把学校发展历程融入“四史”,充分发挥红色校史在思政教育中的“史料宝库”作用,在立德树人中的“源头活水”作用,在弘扬精神中的“坚强阵地”作用,将党史之真理与校史之温度深度融合,激励青年师生努力学习、积极创新。
赓续基因,让党史学习教育“红”起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应国家所需、与共和国同心同向的一所大学,为彻底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把校史中的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走进校史馆,开设校史文化大讲堂,依托校史馆红色文物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团日活动。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作为校史宣讲团成员,经济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梁景怡被校史馆里一个个红色故事激励着,她被余世诚教授研究的第一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农村党支部传播真理的故事所打动,被当年学校上下掀起的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革命活动家——“杨明斋热”所振奋,被曹本熹院士书信里的家国情怀所感动……
“参加石油会战、援建石油高校,学校在祖国石油工业发展和石油高等教育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曾菲作为校史宣讲团志愿者,把校史中的感人故事纳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希望通过感受先贤事迹,激发青年学子奋进力量。”
讲好故事,让红色校史“活”起来
为讲好红色校史中蕴含的“家国同心、艰苦奋斗、惟真惟实、追求卓越”的石大精神,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崔雨霏查阅红色档案20余份,“贴近历史、感受历史,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字所无法表达的红色精神内涵。”
2021年10月至今,校史馆开展“红色校史我来讲述”系列主题活动十余期,结合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校史人物、重要时间节点、珍贵文物资料,推出形式多样的“馆内+馆外”“线上+线下”活动,构建党建、思政、精神、文化“四位一体”的铸魂体系。
“祖国的需要就是石大人努力的方向!”全国优秀教师、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晨光教授,在校史馆的“决心书”展墙前给研究生分享40年前求学的艰辛,“当年我们为担起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重任而刻苦学习,今天的你们更要有学习的担当——敢于研究行业里‘卡脖子’的难题,用研究成果担起端好祖国能源饭碗的重任。”
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中,学校创新多种形式,采用互动式教学、开展专题研究、制作微视频和校史故事推文、自编自演校史话剧等,将红色校史故事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
立德树人,让能源后备人才“强”起来
“把一生献给祖国。”在校史馆里,储层地球物理实验室党支部、地震波传播与成像实验室党支部举行“书信里的家国情怀”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学生朗读了曹本熹写给妻子的家书,被他拒绝国外优渥的研究条件、毅然回到祖国艰苦创业的事迹深深打动。
“听党召唤,党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奋斗。”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退休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有海勉励现场的青年学子继承老一辈石大人的优秀品质,把个人“小我”融入时代发展洪流的“大我”之中。
“谈报国,当下早已不是挥刀洒热血的年代,人才、科技成为新的竞技场。石油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要怀揣热情和奋进之心,为祖国的能源事业贡献力量。”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研究生潘奕铭在校史馆参加活动后,更加坚定了能源报国的决心。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的青年师生,正秉持着家国为先的赤诚之心,践行着建设能源强国的理想。化学工程学院2021级博士生王飞正在开展有关临氢异构化催化剂合成及性能的课题研究,这对于我国生产高质量燃料油、润滑油具有重要意义。他在参观完校史馆后表示:“作为化工专业的一名博士生,助力‘双碳’目标,为能源报国矢志不渝、奋斗终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史馆馆长刘积舜告诉记者,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次次生动的实践让校史馆展品的红色基因渗进血脉、浸润心灵,激发青年师生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增强能源报国的责任担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张大宇 林立 张世泽 王云娜)